那是一個焦慮的夜晚,剛做一年樂手的我,離開了中研院以及做了8年的分子生物學領域,沒有固定薪水收入非常不穩定,四處演出的刺激感慢慢消退,取而代之的是隨時被取代的危機感,看著比前一年少了一半的收入不知所措。
我問三十出頭的自己,到底該怎麼辦?
_____
第一階段 啟程「沒錢做隔音,就不要玩音樂」
工作室門外被貼了一張抗議紙條,是一個在師大浦城街的4樓老公寓,一個月要付8000元,跟韓立康和阿雞分租一個2坪半的小房間,廁所有著斑斕的黴菌,廉價的貼皮地板下有著不會乾的狗尿,陽台的垃圾擺了半年沒丟,我們自稱垃圾廢物度過了好一陣子。
不久後我找到一個網路編曲軟體課程,付了1200美金左右的學費,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學了聲音設計、不同曲風的編曲,有點自信後做了個網站也接了一些畢業製作,用了很多童話寓言跟奇幻動畫配樂。陸續也接了手遊、繪本app、學生微電影,胡亂做了民俗、史詩、二次元跟藍調等風格。
當時每個案子的費用都是幾千塊,勉強付著房租,每張信用卡都付最低應繳金額。當時沒有專精或廣度的考量,只能想著怎麼在音樂圈生存下來。
✏️初學階段的做法是廣泛嘗試,增加實力與創造人脈,提高生存機會再投資自己。
_____
第二階段 試煉之路 「當你投入九個不同領域或行業,你的第十個就是挨餓。」
邊做邊學的過程中我常常自我質疑,沒有研究和聲跟配器,做百老匯風格像是幼兒園結業式;自己不是吉他手跟鍵盤手,做搖滾或抒情很像卡拉ok伴唱帶。我也體認一件事:無論才能多好,在競爭對手多的領域裡就很難被認同。需要找到一個我有興趣,對手又少的領域嘗試新的路。
當時流行音樂界製作人,或是編曲老師沒有人專門做電子音樂,大多是各種曲風都得涉獵,所以我又找了個電音製作課程,好好的把電子樂歷史、曲風元素、編曲混音花了三個月學了一輪,下了個決心五年內成為厲害的電音製作人。
不久後我做了第一個電音組曲,就是徐佳瑩在小巨蛋犀利趴的演出,結果演出效果很棒,剛好蔡依林在同場演出壓軸,我就被找去幫她改編幾個演出,第二個案子就是天后有點不太真實,但也讓我確立了方向。
徐佳瑩的「高空彈跳」是我第一首帶有電子元素的編曲,謝震廷聽到了後就找我編「死地活賴」,混音時小宇聽到就找我編了「同在」,然後更多人因這首歌來找我編曲,一切都在短短一年內快速的發生,第一次體會一個選擇所帶來的效應,是可以倍數成長的。
✏️專精有興趣的領域,才有機會脫穎而出,追求更好的credit及更高的收入。
_____
第三階段 跨越門檻
「讓自己有空也是一種技巧,就算沒空也要說有空,才會有更多好機會上門。」
幾年過去,在電子音樂製作小有心得,也累積許多喜愛的作品,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對自已很有信心,不是因為我做什麼都很厲害,反而是因為我知道自己很多事都做不好,所以一直調整自己的心態,搖搖晃晃的緩慢摸索,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路。
有趣的是隨著作品與能見度的累積,漸漸發現找我的案子不限於電子風格,搖滾、鋼琴抒情、古風、拉丁甚至整首木吉他民謠都有,許多製作人都想要看看我能夠帶來什麼新的元素,對我來說充滿挑戰,但是也做出了許多自己也無法想像的作品(當然木吉他是失敗了)。
2019年阿爆跟荒井來找我一起製作「母親的舌頭」,在隔年的金曲獎及金音獎都獲得年度專輯殊榮,也因此獲得更多跨界的機會,陸續做了世界音樂、奧運應援歌、時裝周、還參與了馬友友跟阿爆的巴哈計畫。在這些合作過程中,我可以透過經驗連結不同圈子的人,居中翻譯解讀,幫助對方建立關係。
✏️專精的能力可以獲得更多廣泛的合作機會,跨界產生更多可能性。
_____
第四階段 自在的選擇
「專精與多方發展只能選一個嗎?」
對我來說唯一區別,就是這個工作是否能充分釋放你的能力與潛力。若是自己不喜歡的音樂,就會變成幫助對方實現想法,達成人生或商業階段目標。對於功能性的音樂,就會希望讓聽眾有好的體驗,成全作品的完整度。當然做到自己喜歡的音樂,就能在過程中體驗到內在的喜悅。
流行音樂界很常跟隨市場大勢,許多歌手與音樂像是被流水線複製出來,活像滿足短期需求的廉價品,期許能不忘初心,打磨自己的獨門功夫,靜待市場品味跟上。
✏️廣泛與專精都成為自我可以選擇的方向,輸出獨特又具有價值的東西,評價與收入不需強求即可獲得。
_____
43歲的我在夜晚依舊焦慮,考量了胃痛以及肚子的脂肪,低頭點了500元的鹹酥雞。
Comentários